田希峰 男,1953年7月生于沾化县古城镇沙四村,“鸳鸯嫁老雕”第四代传人。 “鸳鸯嫁老雕” 初创于清咸丰年间,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。它容纳了歌舞、戏剧之特长,情节完整,亦歌亦舞,有唱有逗,语言风趣诙谐,表演轻松活泼,贴近群众,深受广大群众喜爱。经历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及文化工作者的加工整理,现在内容更加丰富,表演日臻完善,遂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歌舞艺术。1953年3月,“鸳鸯嫁老雕”代表惠民地区赴济南参加全省大型文艺汇演,荣获二等奖,在泉城济南引起轰动。 田希峰自幼聪颖好学,喜爱文艺,对“鸳鸯嫁老雕”这一民间歌舞更是情有独钟。上中学时,他经常向本村的长辈请教“鸳鸯嫁老雕”的来源和动作要领。后来,他正式拜本村“鸳鸯嫁老雕”第三代传人杨春泽为师,开始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这一民间舞蹈,并对一些面临失传的传统节目进行挖掘、整理。在拜师学艺期间,他博采众家之长,凡是表演好的老人,他都一一向他们请教。田希峰一直将“鸳鸯嫁老雕”的传承和保护当作自己的责任,不辞辛苦教导后辈学习传统艺术,在他多年的坚持下,许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这项民间艺术。 田希峰积极配合有关专家抢救和保护“鸳鸯嫁老雕”这一民间艺术,任劳任怨,倾心尽力,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。田希峰多次组织老年艺人及曲艺爱好者组成文艺演出队,并担任队长和编导,对“鸳鸯嫁老雕”进行编排,丰富其内容和唱腔,为民间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 2009年12月,田希峰被确定为“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”。  
|